?有個攝影師,給大會拍集體照有些年頭了。 照著照著他就發(fā)現(xiàn)了這樣一個問題:開會的人大多有些上了年紀(jì),一排排坐著、站著,時間稍長不免犯困,即使不是閉目養(yǎng)神,也不時會眨眼睛。
有個攝影師,給大會拍集體照有些年頭了。
照著照著他就發(fā)現(xiàn)了這樣一個問題:開會的人大多有些上了年紀(jì),一排排坐著、站著,時間稍長不免犯困,即使不是閉目養(yǎng)神,也不時會眨眼睛。
幾十人,甚至上百人,“咔喳”一聲照下來,有的睜眼,有的閉眼。閉眼的人看見照片,自然不高興,心說:我大部分的時間都睜著眼,你為什么偏偏挑我最沒精打采的時候?這不是歪曲形象嗎?
就拍照而言,形象是頭等大事,全靠后期修片也難。于是攝影師便喊:“—、二、三!”但很多人往往堅持了老半天,卻恰巧在“三”字上前功盡棄,上眼皮找到下眼皮,又是做閉目狀,真難辦啊。
這位攝影師靈機一動,想出了個辦法,結(jié)果大獲成功。他請所有與會者全閉上眼,聽他的口令,同樣是喊“一、二、三”,但喊“三”字時一齊睜開眼睛。
果然,照片沖洗出來一看,一個閉眼的也沒有,全都顯得神采奕奕,比本人平時更有精神,真是皆大歡喜。
生活中的很多難題,其實只要你換一個思路,都可以迎刃而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