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審編輯:
責任編輯:孫悅琛
感謝我們相識,在我青春如火時。
“所有的時光都是被辜負被浪費后,才能從記憶里將某一段拎出,拍拍上面沉積的灰塵,感嘆它是最好的時光!碑厴I(yè)十余年,回想起在山師大讀書的四年光陰,才發(fā)現那是我最好的時光。
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山東人,生在斯,長于斯。山東容貌、山東口音、山東性格成為我永遠的山東烙印,隨我浪跡天涯。每當走得更遠、行得更深的時候,我總不忘回頭找找那條回家的路,那條伴我高飛又引我思念的路。隨著年歲的增長,我越來越能體味出那句老話的深意:“人這一輩子啊,能夠去的地方很多,能夠回的地方不多”。人越長大,越需要回家,越需要找到那條回家的路。午夜夢回,我總想起山師大——我的精神啟蒙家園,那個溫暖低調的北院,那個曠達奔放的長清,那些純真質樸、滾燙無畏的青春歲月。
山師大,在所有山東人的心中有著很重的分量。2005年,我有幸考入山師大。記得剛拿到錄取通知書時,爺爺經常向院里的老頭們炫耀,引得大家嘖嘖羨慕。作為國內名列前茅的師范類高校,山師大秉承“弘德明志、博學篤行”的校訓,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優(yōu)秀畢業(yè)生。所以,能夠邁進山師大的門檻,真是很大的榮光。
從生活坐標來看,我的大學生活分為兩個時期:一個北院時期,一個長清時期。
大一搬入北院,大二搬離北院,轉眼闊別北院很多年了。時至今天,曾經的北院也不復存在,唯有記憶永存,留給我一生無窮的回味。初到北院的我們,抱著新奇的眼光看著這個樸素偏僻的院落。校外有河,雜草叢生,道路坑洼,人跡稀少,僅有幾條公交路線通向別處。進得校園來,別有洞天,錯落有致的樓房,規(guī)劃整齊的道路,精神昂揚的師生,安靜有序的環(huán)境。當時身在其中,未曾了然,現在想來,腦海中只有北院的種種好處。北院的偏居一隅保護了我們,北院的靜謐幽深滋養(yǎng)了我們,北院的內斂沉靜熏陶了我們。
剛入學時,有幸與書法結緣。學校給新生開設了書法興趣班,每周六上午跟著老師學習書法。我還加入了書法協(xié)會,每天晚上跟社團的同學們去自習室練習書法。那時的我,眼中只有筆墨,心中只有橫豎,完全是一種心無旁騖、心靜如水的狀態(tài),也體會到了古人悠然自得、清靜修行的妙處所在。遺憾的是,這樣的興趣沒能堅持下去。在與北院生活告別后,也就漸漸淡化了。
北院離黃河比較近,我們宿舍八名女生一起去了黃河邊。黃河之水黃又黃,她的奔騰,她的寬闊,她的厚重,震撼了我們年輕的心。我們分兩排背對黃河而立,合影留念。真是一次值得紀念的出游!那是我們八名異姓姐妹第一次離開父母,因緣分走在一起,相識后第一次有代表性、有特殊意義的出游及合照。此后的日子里,大家忙著學習,忙著實習,忙著學生活動,忙著論文求職,八人集體出游很難再實現了。
在北院時,還有好多趣事。學生宿舍樓是排布在一起的,我們宿舍后面恰巧是男生宿舍樓。熱情的男同學們經常找各種名目來跟我們交流。有一次,大概傍晚時分,宿舍電話響起,是對面男生打來的,提醒我們下雨了,趕緊收走晾在外面的衣服。問其怎么獲取我們宿舍電話的,答曰通過數房間推算出來的。我們哈哈笑過,打開窗戶,收了衣服,同時揮手向對面男宿不知哪個房間的男生致以崇高的敬意。光棍節(jié)的時候,也常有趣事發(fā)生。十多年前,11月11日還只是單純的光棍節(jié),沒有那么多商家的噱頭和消費的需求。有異性朋友的同學們,各自過不符合他們身份的節(jié)日去了。剩下我們這些光棍們,在宿舍里慘淡度日。入學后的第一個光棍節(jié),我們過得十分熱鬧。對面的男生們,開窗伸頭,大聲邀請我們隔空K歌。我們假裝扭捏了一小會后,與他們隔空對話:唱什么歌啊?唱完歌有獎勵嗎?就這樣,他們幾句,我們幾句,又說又笑,又唱又嚎,折騰到晚上10點多。大家不情愿地結束了K歌,意猶未盡者則獨自引吭高歌。
隨著長清校區(qū)的建成使用,北院人集體搬離了這個溫馨的家。北院生活結束了,我們也從新生變成了老生,心有不舍又心懷期待。
與北院比,長清校區(qū)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新和大。長清校區(qū)的一切都是新的。新宿舍樓、新教學樓、新食堂、新浴室,走到哪里都是一片明亮、幾多清新。宿舍樓、食堂、教學樓這樣的三點一線,相對距離被拉長了,有時還需要騎自行車趕到目的地。如果說在小小的北院騎自行車騎是一種情懷的話,在大大的長清校區(qū)騎自行車就變成了一種節(jié)奏。我是堅定的“11路車”乘坐者。校園大了,總有人跡罕至的地方。我十分享受在校園里獨自踱步的時光,追尋盧梭式的孤獨漫步者的遐思。很多時候,我在散步中品味著自己的彷徨和迷茫,也消化著自己的痛苦和困擾。偶爾,約一兩個志同道合者走在靜悄悄的校園小徑上,說話也好,沉默也罷,別有一番精神交流的味道。
在長清校區(qū),上自習也很自在。眾多的自習室,眾多的座位,任你挑選心儀之所?纯磿,寫寫論文,聽聽英語,隨意起身走走,真是愜意無比。在自習室上自習久了,同一個自習室的同學們漸漸就都認識了,相識相交成了學友?佳衅陂g,親愛的學友們給了我莫大的鼓勵和幫助?佳芯褪且粓鎏魬(zhàn)信心、挑戰(zhàn)精神、挑戰(zhàn)體力的高難度冒險活動。不時蹦出的自我懷疑和深度焦慮折磨著每一個備考的學子。我和學友們相互抱團,相互安慰,相互引導,相互幫助,共同渡過了考研難關。我們曾經相互幫忙接水、幫忙占位,相互分享學習資料,義不容辭地安慰狀態(tài)不佳的學友。在自習室里,我們來自不同的院系、不同的專業(yè),但在考研路上,我們是義氣幫扶的勇士和親如手足的團隊。
成長路上,我有益友,更有良師。大學四年來,我的每一位老師都是“傳道授業(yè)解惑”的好老師。他們行為世范,學為人師,教給了我太多太多的知識和道理,那是我一生受用不盡的寶貴財富。他們讓我愛上了文學,愛上了藝術,愛上了哲學,愛上了生活。正是如此,山師大是我永遠的精神家園。
我的思政課老師是一位與眾不同的女老師。她的口音非常獨特,在我心里,她就是普通話不普通的錢穆先生。她的課堂趣味性、廣泛性、思想性、邏輯性極強,精華豐富有余,枯燥死板全無。從老子、孔子、莊子到朱熹、王陽明,從叔本華、雅思貝爾斯到馬克斯·韋伯,從大學生活到其他生命階段,她傳授給我們很多超越書本、超越課堂的知識道理和人生經驗。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哲學的神秘力量和智慧的無所不及,如饑似渴地吸收著她傳遞的能量。下課后,她留在教室為我們答疑,同學們排隊向她請教?粗瑢W們崇拜開心的眼神,聽著老師深刻細膩的解答,排在隊伍中的我心中滿是感動。我的藝術學老師是一位不可貌相的男老師。他長相頗有創(chuàng)意,學術功力深厚。課堂上,他指點江山、談今論古;下課后,他惜字如金、一語中的。我曾向他求教考研壓力疏解之策,他眼神縹緲、語調平淡地說:考上就上,考不上就不上,誰考上誰上。老師的答復如同天書,難以參透,豈料漸漸演繹成了一個流傳甚廣的段子。時至今日,每每想起老師的話,更覺得他早已道破天機,句句真理。
走出象牙塔的我們,涉世漸深,在生活的浪潮中沉浮。回首山師北院和長清校區(qū)的往昔歲月,益發(fā)認識到,越是艱苦的地方,越能凝聚感情;越是自由的地方,越能激發(fā)創(chuàng)造。任憑我何時何地,每從記憶的長河中取一瓢飲,必有山師大的點滴滋味蘊含其中,沁人心脾。
林玉恒,2005年9月-2009年7月就讀于山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(本科),2009年9月-2012年7月就讀于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(研究生),F工作于天津商業(yè)大學人事處。
財經觀察 中非合作助力非洲數字經濟在疫情中加速發(fā)展。中國企業(yè)帶來的先進技術和平臺,為非洲大陸構筑電子商務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、加快數字化轉型提供了有力支持。在肯尼亞,音樂集成商Mdundo正在15個非洲國家和地區(qū)拓展業(yè)務,其線上平臺匯集了6萬多名非洲藝術家,目前已有超過5[詳細]
專訪 中國減排努力激勵全球氣候行動——訪“氣候組織”首席執(zhí)行官海倫·克拉克森。中國宣布了新的減排努力,“這有助于激勵全球更多國家采取行動應對氣候危機”,致力于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非營利機構“氣候組織”首席執(zhí)行官海倫·克拉克森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。[詳細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