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眾網(wǎng)
大眾網(wǎng)記者 王一剛 王學濤 報道
時代涵養(yǎng)教育家精神,時代也在呼喚大先生。
為深入理解教育家精神的豐富內涵,展現(xiàn)新時代教育人的責任與擔當,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,讓教育家精神成為廣大教師的自覺追求,大眾網(wǎng)·海報新聞推出“教育家精神百人談”獨家策劃。
本期節(jié)目我們邀請到的是山東師范大學附屬小學校長張芳。張芳認為,不是人人都能成為教育家,但是教育家精神屬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。山師附小作為一所名校,必須致力于培育名師,名校之名,非有大樓也,而是要有大師——也就是具有“教育家精神”的大先生。真正的“大先生”一定有自己鮮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張,并有常年如一日堅持在做的教育或教學實踐研究,且取得了一定成效。校園要成為生長思想的地方,學校要引領教師走研究型的自我成長之路。
以下為張芳分享主要內容:
“教育家精神”是教育家群體所共有的價值追求、道德品格、能力素質等具有普遍意義的精神特質,是激勵、指引廣大教師立德修身、潛心育人、開拓創(chuàng)新、強教報國的強大精神力量。不是人人都能成為教育家,但是教育家精神屬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。
山師附小作為一所名校,必須致力于培育名師,名校之名,非有大樓也,而是要有大師——也就是具有“教育家精神”的大先生。真正的“大先生”一定有自己鮮明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主張,并有常年如一日堅持在做的教育或教學實踐研究,且取得了一定成效。校園要成為生長思想的地方,我們要引領教師走研究型的自我成長之路。
這種思想要頂天立地,站得高,看得遠,有遠見和格局,既要觀天下大事,面向未來,又對接政策要求、回應變革的訴求。還要讓思想從腳下的土壤中自然生長出來,要結合校情、班情、學情,這樣才能夠有根基、有特色,能夠回到具體的教育場景去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。
這種思想還應該從“人”出發(fā),看見每一個、尊重每一個、成全每一個,這是教育的本質。以此為出發(fā)點和根本遵循,發(fā)乎于仁愛之心,回歸于成人之美。這樣的思想還要體現(xiàn)理性思維、哲學思考和科學依據(jù),要經(jīng)得住推敲。一個能思想的人,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。
于漪老師是我心中的教育家榜樣。她曾說:作為教師,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(xiàn)在,一個肩膀挑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。先生崇高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讓我深感敬佩。她從教六十多年,始終堅守在教育一線,致力于探索和推進教育改革。
于老師還提出:"教育的生命力在于創(chuàng)新",她身體力行,構建了一個教育理論探索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創(chuàng)新工程。先生一身正氣,為人師表,堪稱楷模。
山師附小作為一所師范大學的附屬學校,本身就具有實驗性、示范性的特點。在教育強國的使命召喚下,我們提出了“承大學之道 育時代新人”的辦學理念,就是要以良知、仁愛、民主為經(jīng),以知識、創(chuàng)新、科學為緯,立德樹人,造就面向未來的有理想、有本領、有擔當?shù)臅r代新人。我們也將以教育理論探索與教育實踐相結合的方式,聚焦課程、課堂、評價等方面的改革,通過研究與實踐,全力推進學校的高質量發(fā)展,為教育強國貢獻力量。
生逢盛世,當以教育家精神為引領,與時代同向同行、共同前進。
責編:姜申濤
審簽:路時川
責編:姜申濤
審簽:路時川